霍氏對周先臨的表現(xiàn)倒是頗為青睞。
此子不傻,心有算計,卻并不算齷齪。舉止不卑不亢,很是得體。
相貌談不上俊逸,卻也生得周正清朗。尤其那雙眸子,如淬火青鋒般銳利明亮,眼底燃著的野心與斗志,襯得整個人如出鞘利劍般鋒芒畢露。
看得出來,他不是軟骨頭。他曾說要一紙把黃家告上衙門,可不是嘴上嚷嚷就算了,那是真干得出來。
此時他睿智,知進退,衡量完利弊也懂順水推舟賣個人情。
于人于己,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時安夏對此子也隱有好感,覺得他有用,且有底線。往后有好營生,總是會優(yōu)先考慮周家的。
細想來,文氏擇婿雖是情非得已,卻也在困局中覓得了上佳之選。
偏生黃思凝是個不識貨的。頭一回將一把好牌打個稀爛,第二回又把大好姻緣糟蹋得徹徹底底。
真真是應了那句老話——朽木不可雕也,爛泥扶不上墻。
周先臨妥善處置黃思凝一事,不僅全身而退,更在京城權貴間悄然織就了一張關系網。
可貴的是,他雖已能直通各家府邸,卻仍謹守本分,照舊通過顧娘子的門路供貨。
這般知進退、懂分寸的做派,在唯利是圖、以利為本的商賈中實屬罕見。
顧娘子見周先臨既未得意忘形,也未過河拆橋,便生出幾分賞識。后來在幾樁要緊買賣上,為他穿針引線,牽線搭橋,拓寬他的商路。
世人皆道周先臨運氣好,卻不知這運氣,實乃藏鋒守拙換來的福報。此乃后話。
總之一場賞荷宴,和和氣氣解決了一場官司。各人皆大歡喜。
文氏得知雙方劍拔弩張的官司就此消弭,也重重松了一口氣。
此事鬧大的最直接后果,便是她的正妻之位保不住了,甚至很可能會被休回娘家。
她可不是唐楚君,以和離之身還能嫁給太上皇,且兒子女兒都孝順。
她,一無所有。
如果被休,她就只能去死了。
人與人之間,光鮮的時候還看不出多大差距。一旦落難,真就現(xiàn)出了原形。
文氏認真反省自己往日的所作所為,以及并不堅定的心志。更知女兒教養(yǎng)成這樣,她有很大責任。
她備了禮,又遞了拜帖到少主府,想要親自感謝公主。
但時安夏實在太忙,沒空接見她。
姚笙做主收了她的禮,又還了回禮。
文氏便知,公主心無芥蒂,根本從沒把她女兒當回事。從頭到尾都是她女兒自己在禍害自己。
她也從長房的私庫里,拿了幾件壓箱底的像樣寶貝送到霍氏這里供挑選,看看有什么能被選上可以給公主添箱。
霍氏很滿意,心道文氏要是早一點通透,這掌家之權是怎么都落不到自己頭上。
送嫁的文人陣容便正式確定下來,這可是要載入史冊,記入族譜大事件的。人人以此為榮。
兩國和親,雙方都準備得如火如荼。
這可把宛國皇帝差點氣死!
簡直沒想明白,那個處處壓制他們宛國的北翼駙馬,怎么就成了梁國羽帝!
宛國如今正值亂世,烽煙四起。博拉氏王族高舉“除暴政,救蒼生”的大旗,一路勢如破竹,直逼京城。
他們宣稱,當今宛國朝廷橫征暴斂、官吏貪腐橫行,致使百姓流離失所、餓殍遍野。
博拉氏以“代天伐罪”之名,誓要推翻暴政,還宛國一個朗朗乾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