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事飄搖我不忍聽
聽到這一句,楊東終于按捺不住,“騰”地一下從沙發(fā)上站起。
“我靠!絕了!”
這一聲大喊,倒是將在家中另一邊房間里打麻將的家人給嚇了一跳,一名婦女探出頭來好奇問道:
“東子,怎么了?”
楊東反應過來,急忙擺了幾下手表示沒事,再度坐下,臉色激動得有些漲紅。
其實,在剛看到歌名的時候,他就一直在思考其中的“龍鱗”指的是什么。
龍,是華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文化元素,甚至可以說就是整個華夏民族的文化象征,華夏兒女也以“龍的傳人”自居。
從這個角度考慮,往小了說,“龍鱗”可以視為華夏文化的每一個分子、每一名華夏兒女;往大了說,可以代表華夏民族的氣節(jié)、家國凝聚力等。
而在聽到歌詞中巧妙地將龍鱗落地比作“碎冰”,他是起了雞皮疙瘩的,頓時覺得寫這首歌的葉知秋真特喵是個天才!
晶瑩剔透的冰在華夏的傳統(tǒng)觀念中,是高尚、純潔的象征,“碎冰”二字,更是令聽眾產(chǎn)生無盡的想象。
華夏的近代史,是一部屈辱史,在這段衰落的歷史中,“龍鱗”散落,鏗鏘墜地,不正是如同冰晶破裂般嗎?
楊東覺得,自己的血要沸騰了,心中有某種情緒仿佛要噴薄而出。
這歌,詞明明是帶點傷感的,但怎么越聽越燃?
此時,葉知秋的歌聲仍在繼續(xù)。
人守禮心守靜
悠揚古琴彈君子心
我清醒等回音
盤旋泱泱華夏文明
在唱到這一段的時候,直播的畫面接連變化,巍峨的紫禁城宮殿群、精致婉約的蘇式園林、燭影中兩道對立而坐的敬茶身影每一幕畫面,無不對應歌詞中“泱泱華夏文明”的景象。
唱完“華夏文明”這一句,重重的鼓聲落下,仿佛敲在聽眾心間,提醒著所有人。
看??!悠悠五千年,華夏這條東方巨龍雖然歷經(jīng)風雨與磨難,但始終屹立不倒!
到這里,歌曲旋律轉(zhuǎn)為和緩,葉知秋的演唱進入下半段。
敬過去我落筆
東方遼闊的黃土地
山水里潑墨抹去
只見嶙峋的華夏骨氣
紫禁城神武門
多少滄桑鑄造中華魂
這一段的歌詞,用的典故少了,意思要直白許多。
如果說前半段,講述的是紫禁城歷史的滄桑與榮光,后半段則是關于復興與傳承。
而到了這里,稍微回過神來的觀眾,終于抽得出一點空閑。
用彈幕將這春晚直播畫面給炸了。
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