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明隨口問道:“你們已經(jīng)著手下一部作品了?效率很快啊,話說這部片準備投多少錢?”
黃世廣伸出一根手指,說道:“預計1個億。”
“臥槽!”這回廉明驚了,不敢置信道:“《大魚海棠》還沒上映呢,能拿多少票房都不知道,下一個大制作就定了?”
黃世廣無奈道:“所以我才心里沒底啊,知秋他倒是信心十足,讓我們敞開了搞,沒辦法誰叫他是老板呢?!?
廉明咂咂嘴,說道:“這樣的老板,估計全世界沒有工作室不想要的?!?
說著,廉明沒有打開手中的劇本,而是先小心地放進了一旁的包里。
“這劇本我先拿回去看,到時聯(lián)系你?!?
傍晚,審核部辦公室中。
下班后廉明沒有第一時間走,而是留在座位上,拿出了黃世廣提供的劇本。
整部劇本不算厚,廉明花了一個小時看完,其實如果是光從題材能不能過審的角度來看,根本不用那么久,但方才他是以讀者欣賞的心態(tài)來看的。
細細回味了一番,廉明覺得過審方面沒有問題。
在動漫作品審核標準中,對改編自名著的作品的確有防止胡編亂造、隨意杜撰等規(guī)定,但這部《大圣歸來》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。
國內(nèi)觀眾對孫悟空形象的記憶,大多來自經(jīng)典電視劇《西行記》中的美猴王——頂天立地、無所不能、并且仁義忠誠。
其實這個形象是與原著有一定出入的,在原著中,孫悟空的樣貌“七高八低孤拐臉,兩只黃眼睛,一個磕額頭,獠牙往外生”,稱得上又丑又兇。
至于秉性,則是要比電視劇中兇惡許多,在花果山與取經(jīng)初期,它殺人吃肉只是家常便飯,欲打殺唐僧也不是一次兩次,這也是為何天庭將其定性為“妖”。
當年的電視劇將孫悟空的形象作了一定改變,也是受時代背景、文化環(huán)境影響,如果當時徹底按原著的描寫進行人物塑造,觀眾接受度未必會高。
但隨著時代變遷、年齡增長,人們對文藝作品的喜好、審美與接受度也在改變。
作為一名看《西行記》電視劇長大的人,廉明就十分喜歡《大圣歸來》中對孫悟空形象的塑造,尤其是開篇中的一句話。
——我若成佛,天下無魔;我若成魔,佛奈我何?
短短的一句話,將一名叛逆、桀驁不馴、霸氣的美猴王形象完全體現(xiàn)出來了。
某種程度上,廉明甚至這個孫悟空的形象更要貼合原著
但為了穩(wěn)妥起見,廉明想了一下,拿起劇本走向他頂頭上司的辦公室。
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