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!”
負責跟進的官員興奮地報告,“百姓們都說新農(nóng)具好用!一個種了幾十年地的老農(nóng)說,這是他用過最好的犁!”
“真的?”
“千真萬確!而且……”
那官員壓低聲音,“連附近村子的人都來打聽,想買新農(nóng)具?!?
朱瞻基聽得直點頭:“這就對了!農(nóng)具要是好用,不愁沒人買!”
轉頭對孫志遠說:“擴大生產(chǎn)規(guī)模!朕要讓天下百姓都用上新農(nóng)具!”
“這……”
孫志遠有些為難,“現(xiàn)在產(chǎn)能還跟不上?!?
“那就擴建作坊!”
朱瞻基說,“需要多少銀子,報個數(shù)!”
很快,新的農(nóng)具作坊就建起來了。
朱瞻基特意把它設在原來研究基地旁邊,既便于技術指導,又便于管理。
“陛下,”
孫志遠愁眉苦臉地說,“現(xiàn)在各地都在打聽新農(nóng)具的事。有的甚至派人來查探……”
朱瞻基早有預料:“讓他們打聽去!這事根本瞞不住。”
“那……”
“不過,”
朱瞻基話鋒一轉,“核心技術必須保密!讓他們只知道有這東西,但不知道怎么做。”
孫志遠恍然大悟:“陛下英明!”
正說著,突然有人來報:“陛下,江南那邊出事了!”
“有些不法商人,冒充官府在賣假農(nóng)具!價格比我們的便宜,害得不少百姓上當……”
“豈有此理!”
朱瞻基大怒,“這些王八蛋,竟敢坑害百姓!”
立即下令:“派人徹查!造假的,一個都不許放過!”
“王愛卿,”
他對王守仁說,“你去擬個章程,規(guī)定新農(nóng)具的銷售制度?!?
“比如?”
“首先,必須通過官府指定的鋪子銷售。其次,每件農(nóng)具都要有官印,方便追查。還有……”
朱瞻基仔細想了想,“價格也要統(tǒng)一,不能讓有錢人哄抬物價?!?
王守仁記下這些要求,很快就擬出了一套完整的章程。
這一套制度實施后,市場秩序果然好多了。
但朱瞻基知道,光靠制度還不夠。
“孫愛卿,”
他對孫志遠說,“咱們得想個法子,讓百姓一眼就能認出真假?!?
孫志遠想了想:“要不,在農(nóng)具上刻個特殊的花紋?”
“光刻花紋不夠,”
朱瞻基說,“得讓這花紋難以仿造?!?
最后,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:用新材料特有的磁性做標記。
每件正品農(nóng)具上都帶有一小塊磁鐵,用特制的羅盤就能驗出真?zhèn)巍?
這個辦法果然很有效。
假貨很快就被擠出了市場。
“王愛卿,”
他對王守仁說,“是時候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了?!?
“農(nóng)具只是第一步,這種新材料,還有更大的用處?!?
“比如織機、水車、船舶……”
朱瞻基一樣樣數(shù)著,“只要是需要機械零件的地方,都能用上?!?
王守仁聽得連連點頭:“如此一來,我大明的工業(yè)就能大大發(fā)展!”
“沒錯!”
朱瞻基說,“不過,要做這些事,需要更多的人才。”
立即下令:在書院增設機械制造課程,專門培養(yǎng)這方面的人才。
同時,他還派人走訪民間能工巧匠,把他們請來參與研發(fā)。
“陛下,”
有大臣提醒,“這樣會不會太費錢?”
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