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虎亮在前面帶路。
局長把這個案子,交給他負責,市里的領導也在關注,他現在壓力很大。
走進監(jiān)控室,陳陽調出交流會那天的監(jiān)控,眼睛緊盯著電腦屏幕。
看到一群留著仁丹胡的小矮子,人五人六地走進博物館,他心里下意識有些煩躁。
更讓他不爽的是,那位文化局的錢局,在一旁點頭哈腰,卑躬屈膝的樣子。
走進大廳的時候,一位女工作人員,不小心把茶水灑了一點,在一位小矮子的褲腿上,立刻招來一頓臭罵。
這個女工作人員是你吧,那小矮子說什么了陳陽側過臉問道。
當時翻譯沒有轉述,我也聽不太懂,估計不是什么好話。
女工作人員臉色難看。
也是因為這件事,她對那天的事情,記憶比較深刻。
然后,錢局就不要我們陪同了,把我們都趕了出來。
她繼續(xù)說道。
都什么年代了,還崇洋媚外。
陳陽心里很不爽。
就是一場普通的交流會,看不出什么可疑啊張虎亮雖然也不爽小矮子人五人六的做派,但是把監(jiān)控從頭看到尾,也沒發(fā)現什么異常。
就在這時,一名負責現場痕檢的年輕警察,快步走了進來。
張隊,有發(fā)現。
他手里拿著一個透明的證物袋,里面裝著一個小零件。
這是什么東西陳陽眼神一凝,接過他手里的證物袋。
他提在手里,對著燈光,仔細打量。
這好像是滑輪組上的一個配件吧張虎亮湊在一旁打量。
在哪里找到的陳陽側過臉問道。
就在存放青銅鼎的展柜旁邊。
年輕警察說道。
陳陽再次回到展廳,這次他的注意力,不在集中在那尊贗品青銅鼎上,而是仰著腦袋,盯著展廳的天花板。
這上面是什么地方他詢問跟過來的吳館長。
也是展廳,是漆器類的展廳。
吳館長說道。
他在博物館工作了二十多年,對這里的結構,還是非常熟悉的。
上去看看。
陳陽徑直上樓。
到了二樓之后,他發(fā)現漆器展廳的中央位置,居然是鋼化玻璃結構。
這里的地面,被打穿了陳陽快步走過去。
對,當初設計的時候,考慮到這一層采光不好,就把中間地面打穿,改成鋼化玻璃結構,然后在里面裝上了地燈。
吳館長說道。
喊痕檢過來。
陳陽蹲了下來,仔細看著地面。
帶著腳套的年輕警察,立刻走了過來。
你是懷疑,他們從這里,利用滑輪,把青銅鼎吊上二樓
這不太可能,這鋼化玻璃很牢固的,上面站幾個成年人都沒問題。
吳館長搖頭說道。
且不說這樣做,需要工程量有多大,關鍵是把青銅鼎吊上二樓,還是運不出去呀
年輕的痕檢十分專業(yè),趴在地上,用手電筒看了一圈后,表情嚴肅地說道:玻璃被撬起來過,邊緣的膠水,都是新打上去的。
立刻檢查一遍,看能不能找到指紋。
張虎亮表情激動。
我們這邊,每天都有清潔工阿姨打掃的。
女工作人員語氣弱弱地說道。
雖然知道找到指紋的幾率不高,但好不容易,發(fā)現了線索,大家都不會放棄。
x